2016.10.26
一、上课教师:
四年级组的吴凤娟老师
二、执教内容: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册《开天辟地》(第二课时)
三、课堂教学:
1、听课情况:
本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听课活动,并认真做好笔记。一到三年级组的部分老师也利用空课时间积极参加。
2、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朗读新学的生词,找出中心句;
自读第2-5自然段:⑴找出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字词,在交流中指导理解:①开天辟地的经过 ②宇宙发生变化 ③开天辟地的不易 ⑵从中感悟盘古的形象,练习朗读 ⑶关注对仗句、比喻句
自读第6-7自然段:⑴提问式导读:①为什么“含着微笑”倒下了?什么叫“精疲力竭”?②第7自然段第一句与下文的关系?…… ⑵试背第7自然段 ⑶指导看图,继续想象;
总结提问:为什么人类会编出这样的神话?
3、组长点评:
作为一名新教师,执教老师能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核心句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能清晰反映文章结构、人物精神。但,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来看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好好反思的——
四年级阅读教学(第二课时)的目标是什么?难道只是带着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强调一下所谓的“关键词”,练习练习朗读吗?《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故事,阅读时是不是应该关注一下文体特征再来读呢?教学过程中,老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富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围绕语言文字展开思考。由于《开天辟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内容中必然有许多“神化的情节”,这既是文章的精彩之处,同时也是学生爱读的部分,那么,老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课文讲了盘古大大神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神奇故事,处处充满神话的色彩。哪些地方写得最有意思?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盘古的伟大?请同学们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顺序地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让这个问题成为整堂阅读教学课的教学主线,是不是更清晰,更有针对性呢?
平常的教学需要每一位老师用心对待,每一节课前认真钻研教学材料,每一节课后认真反思教学过程。这,就是常态化的教研活动。
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