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苏州市学士中心小学校组织了“东中市实验小学”教师发展共同体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因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本次汇报采取了线上交流的形式,学士道德与法治全体成员、同属共同体的东中市实验小学和崇道小学任教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案例交流、心得体会两部分。首先,蒋静老师和王春妮老师分别交流了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案:《奖励一下自己》和《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
蒋静老师的《奖励一下自己》这一课依据课程标准“愉快、积极地生活”,旨在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梳理总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确立成长的自信,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同时,引导学生过有计划的生活,明确自己下一步发展任务,以积极地心态、有准备地面对中年级的过渡。王春妮老师的《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通过对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7、8、9课)知识点期末复习,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不同方面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以及他推进民主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老师们认真学习了这两节复习课课例,并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过程,是学生个体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精神财富的过程,离开了学生自身这个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教师任何主观的注入或灌输都是徒劳的。复习课尤其如此!所以,在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那么如何紧抓课堂40分钟,让学生对品德复习产生强烈的兴趣呢?
钱幼芳老师认为,关于如何组织道德与法治复习课堂,以下几点要注意:一、把时间交给学生。过去我的复习课堂大都是满堂灌,究其原因主要是考虑一周只有两次课,时间紧,任务重,需要讲得知识点太多,怕自己不讲,学生就会遗漏。所以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自主消化的时间很少,只能把这一部分放到课下让他们自己练习巩固,而其实真正能做到课下用时间的学生少之又少。所以,以后我需要把课堂时间更多地给学生,学生能做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去做。我可以采用问题或者关键词的方式引导他们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自主构建知识,发现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发现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相信亲自动手做的事情比起听老师泛泛而讲记忆会更深刻。二、把训练交给学生。三位老师的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让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课堂训练,给足思考的时间,组织答案的时间,发表观点的时间,然后教师再提供答案,提供评分标准,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和组织答案,最后再通过“盘点提升,探究规律”帮助学生了解题型及作答技巧,整个过程体现的是一种学科思维的培养,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除了让学生真练,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多种训练方式,可以教师提供材料,学生写观点,也可反过来交给学生观点,让他们提供材料。无论是从考点出发列举生活中现象,还是从现象出发,让学生列举考点,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鲁文娟老师认为关键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在道德与法治课复习中着重从导入诱趣、活动调趣和评价激趣三方面入手,其中导入诱趣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如能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孜孜探求,创设了好多导入方法:如插图、对联、谜语、故事、影视、赏物、音乐歌曲、对比、创设情境、设制悬念等,举不胜举。小学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时间紧、内容多,课堂教学容量大,如果课前没有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计划,就很难抓住重点、突出重点,没有达到复习效果。所以老师课前要对先前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没有很好掌握的知识,把学生容易弄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我们在复习时尝试着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风格,采取不同的导入法,把独特新颖的导入当作复习教学的“突破口”,创设一种良好的、轻松的、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啊,不管使用哪种导入诱趣方法,只要能刺激学生对所复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是一种好方法!
王奇老师谈到:在复习课过程中,教师此时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尤其要让学生学会找准题意“关键词”,看准问题要求回答的是“为什么”还是“怎么样”,看准“对象”很重要,一定要分清究竟是“集体”还是“个人”;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强调与说明。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注意答题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例如选择题要教学学生采用“排谬法”“排异法”“排乱法”与“排绝对法”等技巧;辨析题要强化学生答题“一判二辩三总结”;综合实践题则要强调组织答案准、简和全等。复习课中最好采用思维导图或者树状结构的方式将知识点重新整合,形成知识网络系统。要牢记学生解题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背出来的,训练题型一定要“全覆盖”。复习课上优点要充分体现“有讲有练,精讲多练”原则,在课堂上要给各层次学生提供机会,精心选择模拟习题,教师适当点拨,及时反馈矫正。
陶玉芳老师说,蒋老师这一课是教材最后一单元最后一课,是本学期的总结课,也是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一课。旨在从整体上鼓励学生看到自己和小组的成长自信,同时也看到不足,并能够制定切实的发展计划。这一课分为个人视角和群体(小组)视角两个层次。教学结合学生即将面对的由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过渡,引导学生回顾两年来的成长与进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为自己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确立成长的自信,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二年级学生大多比较活跃,积极性容易调动起来。但由于年纪较小,心理发展水平有限,更多的关注眼前和近期的事情,关注别人多,反思自己少。他们在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学习上也渐渐有了差距,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待规范和提高。由于特有的年龄特点,总结两年的过往生活有难度。先用发奖的方式总结收获,让学生们不仅能看到自己进步的地方,同时也具备了发现别人优点的能力,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是很重要的。
蒋静老师认为王春妮老师的《百年追梦,复兴中华》复习课。从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诉说中华的苦难和屈辱,革命先驱孙中山,辛亥革命,临时中央政府,共产主义思想如星星之火,燎原中华大地,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新的革命道路。其中一系列的故事和重要事件在孩子们的收集下,展开了百年追梦的历程。王老师在复习课时间紧、内容多,课堂教学容量大的前提下,做到了预先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达到复习效果。同时把知识点进行归类,依据不同的单元、但是相同目标的特点、有效融合,采取不同的导入法,把独特新颖的导入当作复习教学的“突破口”,创设一种良好的、轻松的、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振奋人心,激发努力学习,树立报效国家的决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丁莉老师认为要想使教学获得成功,只利用良好的课程导入方式是难以实现此目标的,更为关键的环节是教学主体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内容通常都是源于生活,编写教材的人员希望可以利用分析案例,让学生学握《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但是,教材中的案例有时并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种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以《平安每天》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学生分成若千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相关知识,为学生创设一种常态化、生活化的讨论场景,并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让其立足于自己平时遇到的真实情况,说一说如何做才是最安全的。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把学生的真实体验和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情。
我们相信:小学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各种能力,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他们良好的成长坐标。希望通过本次东中市辅导区共同体道德与法治教研活动,提高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关注教学的全过程,将合作交往性、个性发展的差异性等思想渗入到备课、上课、评价的各个环节之中。改变教师道德与法治复习课“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